长沙软件学院产教融合实践与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下载指南
产教深度融合的“长软模式”
长沙软件学院以“数字湖南”战略为引领,立足区域产业需求,构建了“教育链—人才链—产业链”三链耦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。通过“五金建设攻坚年”行动(金专、金课、金师、金地、金教材),学院联合科大讯飞、湖南省通信产业服务公司等头部企业,形成“教学场景即生产场景、实训标准即技术标准”的产教共同体模式。其路径以新质生产力跃迁为内核,以AI技术赋能为主线,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复制的数智化育人样本。
核心功能解析:四大创新引擎驱动数智人才培养
一、五金体系筑基:重构产教全链条培养范式
以企业技术标准为标尺,建立“教学-实训-评价”动态优化机制:
二、三共机制创新:打造校企协同育人闭环
首创“共定规格、共建体系、共研项目”的深度合作机制:
典型案例:与湖南省通服共建产业学院,实现学生从数据标注实习到AI工程师的进阶培养
三、AI实训生态:构建虚实融合的智慧学习空间
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技术,形成“云-端-场”三维实训体系:
学生可通过“家校实验室”云平台完成远程实操作业,实现学习数据全流程追溯
四、新质生产力适配:动态响应产业跃迁需求
基于生产力发展四阶段理论,建立人才培养动态调整机制:
典型案例:参与用友BIP平台AI+供应链优化项目,累计孵化23项专利
独特优势:六维竞争力领跑职教赛道
优势一:双向奔赴的“校企命运共同体”
突破传统“校热企冷”困局,形成资源双向投入机制:
对比同类院校单向资源输入模式,真正实现风险共担、成果共享
优势二:新质生产力导向的动态进化体系
以生产力跃迁理论为指导,建立四大响应机制:
1. 技术雷达:每月发布《数智产业技术趋势白皮书》
2. 课程熔断:淘汰滞后技术课程(如传统PHP开发)
3. 能力再造:开设区块链、AI智能体开发等前沿方向
4. 生态链接: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技术中台
优势三:区域服务闭环的“造血式”培养
独创“培养-服务-反哺”循环模型:
相较传统实训基地的消耗性投入,实现教育投入的增值回报
下载指引与适用场景
本培养体系完整方案可通过学院官网或CCF长沙分会平台获取,包含:
1. 《产教融合实施指南(2025版)》
2. 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包(含12个智能制造场景)
3. 校企合作标准协议模板
适用对象: